|
筠姜(犍为)
商品售价:¥45.00
订购数量:
斤
|
品名:筠姜
产地:犍为
规格:选货
四川犍为药用筠姜,此姜表面色泽自然,肉质断面呈棕褐色,天然本色。市面上很少见,多为出口所致。犍为药用筠姜所含姜辣素很高,药力强劲!(没有见过犍为姜的朋友,会误认为是烘烤过度所致,若是烘烤过度,表面颜色应该比内肉质深,就像炮姜一样,表面呈焦糊状。)
【药性】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
【功效】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【应用】
1.腹痛,呕吐,泄泻。本品辛热燥烈,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、健运脾阳,为温暖中焦之主药。多与党参、白术等同用,治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等,如理中丸(《伤寒论》);《外台秘要》单用本品研末服,治寒邪直中脏腑所致腹痛;常配高良姜,治胃寒呕吐,如二姜丸(《和剂局方》);可与黄芩、黄连、人参等同用,治上热下寒,寒热格拒,食入即吐者,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(《伤寒论》);治中寒水泻,可单用为末服,亦可与党参、白术、甘草等同用。
2.亡阳证。本品辛热,入心、脾、肾经,有温阳守中,回阳通脉的功效。用治心肾阳虚,阴寒内盛所致亡阳厥逆,脉微欲绝者,每与附子相须为用,如四逆汤(《伤寒论》)。
3.寒饮喘咳。本品辛热,入肺经,善能温肺散寒化饮。常与细辛、五味子、麻黄等同用,治寒饮喘咳,形寒背冷,痰多清稀之证,如小青龙汤(《伤寒论》)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10g。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辛热燥烈,阴虚内热、血热妄行者忌用。
【古籍摘要】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胸满咳逆上气,温中,止血,出汗,逐风湿痹,肠澼下痢。生者尤良。”
2.《珍珠囊》:“干姜其用有四:通心阳,一也;去脏腑沉寒痼冷,二也;发诸经之寒气,三也;治感寒腹痛,四也。”
3.《本草求真》:“干姜,大热无毒,守而不走,凡胃中虚冷,元阳欲绝,合以附子同投,则能回阳立效,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。”
“真正的药用干姜产于四川均县,特点是颜色白、味道香王绵之老教授,哦,那时还很年轻,讲课时指的新鲜的筠姜吧。
现在习惯用的干姜就是老姜,筠姜与老姜的味道不同。
干姜粉有一种自然的香味,但没有生姜的鲜味了。
所以二者实际上是两个品种。
摘自(非逐字逐句):《方剂学讲稿》王绵之老教授此姜是严格意义上的干姜,与生姜或普通晒干的干姜(下表述生姜皆代表这后两种),都有温中散寒的作用,侧重不同:
此姜并非记载的黄白姜,此姜断面棕褐色,有的朋友因为没见过这种姜,误以为此姜是烘烤过度所致,再次特别说明一下,并非烘烤所致。您仔细看下图,此均姜表面色泽自然,且表面颜色比断面的浅,呈现出饱满、自然、药力蕴含其间的特点,并无烘烤过度,炮姜才存在烘烤过度的问题。如果是烘烤过度的话,表面肯定颜色比内里深,就像炮姜一样,表面是焦糊的。
药味香气比普通干姜浓郁。
四川传统药姜黄口姜,古传特殊工艺制作而成。均姜质地坚实,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,必须捣碎或磨粉使用。
均姜质地坚实,磨粉效果最佳。顾客都知道,干姜质量好不好,是品的出,闻得到的。
均姜:性味专于温中散里寒,守而不走,